為什麼永遠不要憑“喜歡”去挑選工作
文/LACHEL
為什麼永遠不要憑"喜歡"去挑選工作?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
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義無反顧一頭撲進自己嚮往的工作,以為終於能夠實現把工作和生活融合為一的理想。一開始還好,覺得一切都是新的,興緻勃勃;過不了三個月,熱情開始减退;半年,開始遇到瓶頸。整天埋頭於各種煩瑣、琐细的事務中,曾經的喜愛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日復一日的細節打磨、機械化勞作和翻來覆去的加班。想要離開卻又難以割捨,於是陥入自我懷疑之中。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喜歡"這兩個字都太廉價。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現在的業績平淡無奇,是因為我不喜歡這份工作,要是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該多好,一定能有所成就。
很可惜,大多數時候,這只是一種自己都沒意識到的藉口罷了。
當我們說"喜歡"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呢?很多時候,這只是一種"看起來很美"的錯覺而已。
我們被某種表面的特質所吸引——比如輕鬆的辦公室氛圍,光彩照人的職業形象,出入高端酒會和場所,與眾多名士明星往來……轻微好一點的,則會把它跟自己的某些追求相結合。比如,做本文原创:爱果咨询能夠發揮自己的創意,做出眞正有趣的東西;做互聯網能夠跟一群很酷的人在一起工作,影響數百萬的用戶……諸如此類。
很多人口中的"喜歡",就是這麼來的。
可是,只要你沒有眞正接觸一個行業,眞正去了解它的日常狀況,你對它的"喜歡"就談不上眞的喜歡。
你所感興趣的,或許只是它展露在外那1%的光鮮,可是,你要承受的,可能是那99%的庸常、無聊、煩瑣、冗雜、績效壓力、鉤心鬥角、自我否定、加班加點……更別說,你對它的認識未必正確,很有可能進去了,才發現它跟你所想像的完全不同。
記住:工作本身,永遠是不可能"有趣"的。如果你抱著"因為我喜歡它,所以無論它多困難、多無聊,我一建都會覺得很有趣"的心態,一定是會撞上南牆的。
不少人跟我說過,喜歡公關,想做公關,但發現進去之後,毎天的工作就是做微博weChat、寫稿、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寫報告、寫PPT……甚至連約會和休閒的時間都沒有,很困惑。可是,公關的日常工作本來就是這樣的呀。你所有的一切美好想像,要麼只存在於最頂尖的高層,要麼全是诬捏。
毎個行業都是這樣的。所有一切美好的表像:寬鬆的工作氛圍,活潑的同事,零壓力的環境,大展身手的空間,自由發揮創意的機會……這些只存在于"沒有營收壓力"的時候。一旦有了壓力,所有這一切就會瞬間破滅。你的工作時間被無限定地拉長,扁平化和寬鬆的氛圍被收緊,所有人都在KPI的重負之下戰戰兢兢——這才是最常見的情況。
可能會有人說,我才沒有這麼膚淺,我是眞的熱愛。
那麼,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願意犧牲所有的個人時間為工作付出嗎?
你願意承受一週60個小時的工作壓力嗎?
就算不給錢,你是不是仍然願意做這份工作?
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是",那你才可以談"熱愛"。可是,有多少標榜"喜歡"的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我們所喜歡的事物,一旦成了任務,就會被套上太多的束縛、牽扯、羈絆,變得不自由。一個喜歡閱讀的人,讓他毎天閱讀10萬字,並且無法自己選擇;一個喜歡寫作的人,讓他毎天輸出5000字,並且給他規定方向、選題——长此以往,一定會變成另外一種捩磨。
非常簡單的道理:長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身體的耐受能力和閾值就會渐渐提高,你從這項活動裏面獲得的樂趣也就渐渐降低,直到完全感受不到快樂為止。
說回正題。那麼,對大多數人來說,應該如何挑選一份工作?
答案也非常簡單:根據你的目標和你最擅長的技术去挑選。
目標是一切的前提。你的一切行動,都應該是基於一個長遠目標的——也就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圍繞著這個目標,一步步前進的過程中,你一定會犧牲很多"喜歡"的東西,遇到很多"不喜歡"卻必須去做的事。可是,只要對長遠的目標有利,這些就是值得的。也只有緊扣住這個長遠的目標,你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去找尋到最合適的路徑。
另外一點是"擅長"。
很多人會認為,"喜歡"跟"擅長"呈正相關,其實不是的。"喜歡"跟"擅長",很多時候並沒有什麼關係。我見過特別喜歡案牍可是對文字實在毫無敏感度的;見過特別喜歡籃球可是身體素質實在不行的;見過特別喜歡數學可是理解起來就是比別人慢半拍的;見過喜歡攝影可是毫無藝術細胞的[作者自己>,
有一種雞湯是"只要你足夠堅持,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了的"。但是,在自己不擅長或者不適合的方向上走得太遠,是對自己的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天賦的一種最大的浪費。
如前文所言,工作永遠都不會有趣。可是,為什麼很多人仍然能對工作保持熱情?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自己的工作,而是因為,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地實現自己的階段目標,不斷地積累著成就感。
而積累成就感的關鍵,是你的競爭力。只有在你最擅長的領域,你才會具有稀缺性,你的價值才會更高,才會更容易不斷突破自己、做出成績、積累成就感。
目標和成就感是相輔相成的。大的目標之下,可以有許多小的分解目標;霸占這些分解目標,產生的成就感會對我們造成正回饋和激勵;而選擇你更擅長的路徑,就更容易霸占這些目標。
把喜歡作為標準,你得到的是片刻的歡愉。而把目標和成就感作為標準,你得到的,是整個人生。
我為什麼要這麼拚命?我只想讓自己有的選,僅此而已
文/Nicole林小白
01
我已經越來越少見到我最好的朋友琳琳了,實際上,這兩年來我見到她的次數屈指可數。自從她結婚後,我毎次回故乡想要找她一同逛街、散步,她毎次不是回覆我,"我回婆家了"就是告訴我"我要值班"。
兩年前,談了兩年戀愛的琳琳結婚了,但還沒多久,琳琳就開始跟我诉苦。"我已經兩個月沒買新衣服了。"琳琳嘆著氣說。"怎麼會呢?你毎個月工資不是有6000嗎?在這個小縣城算收入不錯的啦。"琳琳摸了摸她隆起的肚子,"寶寶一出生花得錢更多了,我現在不省點,以後怎麼給寶寶買進口奶粉、用好的紙尿佈。""你丈夫不是也賺錢嗎?""哪裏啊,他現在不在原來公司幹了。"我十分驚訝,"那他現在做什麼工作?""沒有工作,我養他唄。"
再後來,孩子出身了,琳琳得了了產後憂鬱症。她经常在電話裏跟我哭訴結婚後的無奈。經濟上捉襟見肘,丈夫的工作沒有转机,家裏大大小小都需要花錢,現在眼瞅著產假要結束了,自己一回到工作崗位,小孩誰帶?
{畢竟相處多年,自己的老公再不好,也不能說被奪走就被奪走了,來說說用哪些辦法能挽回自己的老公。挽回成功率高,咨詢玉白老師的weChat:MSb226。}
最後,琳琳把孩子交給了婆婆帶,即使她一直擔心婆婆那一口帶著濃重鄉音的普通話會影響到她女兒學說話,即使她婆家在離她工作地車程兩小時的地方,即使她想要一下班就可以看到孩子。
後來琳琳就開始神龍見首不見尾了。"我現在生活狀態就兩個,工作和去見孩子。有時下班了,隔天還需要上班呢,但我特別想見孩子,我只好坐班車到婆家見孩子一面,晚上很晚了再打黑的回來。我沒辦法,我沒有選擇。"
如果琳琳的小家庭有能力請一個阿姨,那麼琳琳完全可以白天上班,下班自己帶孩子;如果琳琳的小家庭有能力買一輛車,那麼琳琳来回於婆家之間也不用那麼身心俱疲了;如果琳琳的小家庭有能力,那麼琳琳完全不用再像葛朗台似的,毎天計較花出去的一分一毫。
有時候,我們拚命努力,眞的只是想讓我們自己有的選,僅此而已。
02
我模糊記得龍應台寫過一本書,裏面描寫了一段她和她兒子安徳列的對話。大意是說:孩子,我要你勤奋讀書,不是要你和別人比成績,而是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說得多好啊。我們這一生都在面臨大大小小的選擇,我們在做一個選擇的時候總是要平衡理想與現實,而我如此拚命,只是想讓自己有的選。
今年我剛從一家大央企跳槽到現在所在的國企,很多人說我傻,很多人不理解。因為我的月薪相較之前,少了一半。但我在權衡了種種利害後,還是選擇了我心儀的企業。我媽媽打我準備入職起,就一直遊說我再找找其它工作。我當時告訴她,如果她在意的僅僅是我毎個月銀行卡上的餘額,那麼我會儘快讓月薪水準回到之前的基準。我去投稿、教英語、開設手工課程,渐渐地我毎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原先的70-80%了。"我更願意在工作以外的時間體現我的個人價值。如果你介意的是我的收入,我說了,我會讓它達到我原來的水準。"媽媽看了看我的weChat零錢記錄,不再說話。
但反之,如果我沒有一些所謂的斜杠屬性,除工作內容外,我其它一概都不會。那麼我沒得選,我只能換一份我不喜歡但工資相對較高的工作。
我媽媽朋友的兒子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但他給我的印象是低調而努力。我经常看到他在朋友圈裏報名一些線上講座,並轉發一些學習分享資料,毎個假期前忙於申請海交际換學習項目,當然也不會錯過像裏約奧運會這樣的志願者申請。我媽媽經常用他的例子來教育我弟弟,"你瞧瞧人家,家庭條件那麼好,自己還那麼努力,暑期去國外做完項目回來後,又馬上找公司去實習了。你們啊,條件不如人家還不努力。"今年,他大學畢業了。我聽說他要去海外讀研,但現在,他在某證券公司上班呢,不好意思地說下,他的實習月薪都比我的月薪要高。
我們可以知道,得益於他優渥的家庭條件,他相較他人已經多了很多選擇的權利。但怕就怕在,他還這麼努力,為的就是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確實是那句話,"這個世界更可怕的是,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還要努力。"
03
7年前,我奶奶得癌病逝了。她闔眼的那一刻,不算痛苦。奶奶發現得病的時候已經是癌症末期了,癌細胞已經破裂、轉移,她很疼,有時候疼得用指甲在牆上劃了一道又一道的痕跡。我爸爸一開始就讓醫生給她用了最好的止痛藥,但效果似乎不是太理想,奶奶還是偶爾會喊疼。"這種藥比較有效但比較貴哦,你們要用嗎?""用。"我爸爸總是怎麼回答。到後來,醫生說,"因為她已經癌症晚期了,其實你們可以保守治療,或者準備一下了。"我爸爸想了想說,"看著她疼的把床單都抓破了,牆壁上也被劃得一道道的,只要這藥能減輕痛苦,我就用。這是我媽,我不給她用最好的,還給誰用呢?"最後奶奶還是走了,可是,她走得不那麼痛苦。
有沒有自主選擇權的差別是很大的。看著親人被病痛捩磨和為他們用最好的藥減緩他們的病痛,你選哪個?我們當然會選後者。但如果眞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你究竟是眼睛不眨就給家人用好藥的人,還是看著自己卡上餘額冷静流淚的人?我希望你是前者。
我看過彭小六寫過一篇文章,裏面有段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入。他說,有次家裏急需用錢,父母問他手上有多少錢。彭小六什麼也沒說,立馬給了父母8000元[貌似是這個數額] 。他說,他給完錢非常內疚,因為在家裏最需要增援的時候,他渾身高低能拿出來的就是這8000元。正是因為這個契機,他想要更努力、賺更多的錢,為了就是以後父母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能拿得出錢、幫得上忙。
我們認眞讀書、努力工作、發展斜杠屬性、在8小時之後拚命地捩騰自己,為的就是我們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就是不太公平。有的人含著金湯匙出身,有的人一出生卻背上了父母的債務。我們可以容許自己先天條件不如人,但我們不能以此為藉口自暴自棄,我們只能更努力、更拚命,為自己、家人獲取更多選擇的權利。
希望你我都足夠拚命,希望你我的人生都有的選。
大的目標之下,可以有許多小的分解目標;霸占這些分解目標,產生的成就感會對我們造成正回饋和激勵;而選擇你更擅長的路徑,就更容易霸占這些目標。把喜歡作為標準,你得到的是片刻的歡愉。而把目標和成就感作為標準,你得到的,是整個人生。
我為什麼要這麼拚命?我只想讓自己有的選,僅此而已
文/Nicole林小白
01
我已經越來越少見到我最好的朋友琳琳了,實際上,這兩年來我見到她的次數屈指可數。自從她結婚後,我毎次回故乡想要找她一同逛街、散步,她毎次不是回覆我,"我回婆家了"就是告訴我"我要值班"。
兩年前,談了兩年戀愛的琳琳結婚了,但還沒多久,琳琳就開始跟我诉苦。"我已經兩個月沒買新衣服了。"琳琳嘆著氣說。"怎麼會呢?你毎個月工資不是有6000嗎?在這個小縣城算收入不錯的啦。"琳琳摸了摸她隆起的肚子,"寶寶一出生花得錢更多了,我現在不省點,以後怎麼給寶寶買進口奶粉、用好的紙尿佈。""你丈夫不是也賺錢嗎?""哪裏啊,他現在不在原來公司幹了。"我十分驚訝,"那他現在做什麼工作?""沒有工作,我養他唄。"
再後來,孩子出身了,琳琳得了了產後憂鬱症。她经常在電話裏跟我哭訴結婚後的無奈。經濟上捉襟見肘,丈夫的工作沒有转机,家裏大大小小都需要花錢,現在眼瞅著產假要結束了,自己一回到工作崗位,小孩誰帶?
最後,琳琳把孩子交給了婆婆帶,即使她一直擔心婆婆那一口帶著濃重鄉音的普通話會影響到她女兒學說話,即使她婆家在離她工作地車程兩小時的地方,即使她想要一下班就可以看到孩子。
後來琳琳就開始神龍見首不見尾了。"我現在生活狀態就兩個,工作和去見孩子。有時下班了,隔天還需要上班呢,但我特別想見孩子,我只好坐班車到婆家見孩子一面,晚上很晚了再打黑的回來。我沒辦法,我沒有選擇。"
如果琳琳的小家庭有能力請一個阿姨,那麼琳琳完全可以白天上班,下班自己帶孩子;如果琳琳的小家庭有能力買一輛車,那麼琳琳来回於婆家之間也不用那麼身心俱疲了;如果琳琳的小家庭有能力,那麼琳琳完全不用再像葛朗台似的,毎天計較花出去的一分一毫。
有時候,我們拚命努力,眞的只是想讓我們自己有的選,僅此而已。
02
我模糊記得龍應台寫過一本書,裏面描寫了一段她和她兒子安徳列的對話。大意是說:孩子,我要你勤奋讀書,不是要你和別人比成績,而是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說得多好啊。我們這一生都在面臨大大小小的選擇,我們在做一個選擇的時候總是要平衡理想與現實,而我如此拚命,只是想讓自己有的選。
今年我剛從一家大央企跳槽到現在所在的國企,很多人說我傻,很多人不理解。因為我的月薪相較之前,少了一半。但我在權衡了種種利害後,還是選擇了我心儀的企業。我媽媽打我準備入職起,就一直遊說我再找找其它工作。我當時告訴她,如果她在意的僅僅是我毎個月銀行卡上的餘額,那麼我會儘快讓月薪水準回到之前的基準。我去投稿、教英語、開設手工課程,渐渐地我毎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原先的70-80%了。"我更願意在工作以外的時間體現我的個人價值。如果你介意的是我的收入,我說了,我會讓它達到我原來的水準。"媽媽看了看我的weChat零錢記錄,不再說話。
但反之,如果我沒有一些所謂的斜杠屬性,除工作內容外,我其它一概都不會。那麼我沒得選,我只能換一份我不喜歡但工資相對較高的工作。
我媽媽朋友的兒子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但他給我的印象是低調而努力。我经常看到他在朋友圈裏報名一些線上講座,並轉發一些學習分享資料,毎個假期前忙於申請海交际換學習項目,當然也不會錯過像裏約奧運會這樣的志願者申請。我媽媽經常用他的例子來教育我弟弟,"你瞧瞧人家,家庭條件那麼好,自己還那麼努力,暑期去國外做完項目回來後,又馬上找公司去實習了。你們啊,條件不如人家還不努力。"今年,他大學畢業了。我聽說他要去海外讀研,但現在,他在某證券公司上班呢,不好意思地說下,他的實習月薪都比我的月薪要高。
我們可以知道,得益於他優渥的家庭條件,他相較他人已經多了很多選擇的權利。但怕就怕在,他還這麼努力,為的就是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確實是那句話,"這個世界更可怕的是,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還要努力。"
03
7年前,我奶奶得癌病逝了。她闔眼的那一刻,不算痛苦。奶奶發現得病的時候已經是癌症末期了,癌細胞已經破裂、轉移,她很疼,有時候疼得用指甲在牆上劃了一道又一道的痕跡。我爸爸一開始就讓醫生給她用了最好的止痛藥,但效果似乎不是太理想,奶奶還是偶爾會喊疼。"這種藥比較有效但比較貴哦,你們要用嗎?""用。"我爸爸總是怎麼回答。到後來,醫生說,"因為她已經癌症晚期了,其實你們可以保守治療,或者準備一下了。"我爸爸想了想說,"看著她疼的把床單都抓破了,牆壁上也被劃得一道道的,只要這藥能減輕痛苦,我就用。這是我媽,我不給她用最好的,還給誰用呢?"最後奶奶還是走了,可是,她走得不那麼痛苦。
有沒有自主選擇權的差別是很大的。看著親人被病痛捩磨和為他們用最好的藥減緩他們的病痛,你選哪個?我們當然會選後者。但如果眞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你究竟是眼睛不眨就給家人用好藥的人,還是看著自己卡上餘額冷静流淚的人?我希望你是前者。
我看過彭小六寫過一篇文章,裏面有段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入。他說,有次家裏急需用錢,父母問他手上有多少錢。彭小六什麼也沒說,立馬給了父母8000元[貌似是這個數額] 。他說,他給完錢非常內疚,因為在家裏最需要增援的時候,他渾身高低能拿出來的就是這8000元。正是因為這個契機,他想要更努力、賺更多的錢,為了就是以後父母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能拿得出錢、幫得上忙。
我們認眞讀書、努力工作、發展斜杠屬性、在8小時之後拚命地捩騰自己,為的就是我們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就是不太公平。有的人含著金湯匙出身,有的人一出生卻背上了父母的債務。我們可以容許自己先天條件不如人,但我們不能以此為藉口自暴自棄,我們只能更努力、更拚命,為自己、家人獲取更多選擇的權利。
希望你我都足夠拚命,希望你我的人生都有的選。
-----------------------------------------
你知道吗?大多数的婚姻感情危机都是可以挽回的,只不过很多人在慌张无措的情况下,很难正确理性的处理危机,往往采用死缠烂打,赌气冷战,讨好献殷勤,找朋友父母劝说,甚至直接看缘分等错误方式,导致情况越来越糟,如果用错挽回方法,不仅不能挽回,还会把感情推入万丈深渊!
-----------------------------------------
玉白老師简介:
黎花創始人、北京大學心理學畢業、服務全球華人,擅長分手挽回、情感危機化解、婚姻修復、戀愛技巧、自我魅力提升
相信我,现在一切还来得及,下面是我联系方式,添加获取专业指导和正确的挽回方法!
咨询微信:Yubai852
咨询WhatsApp:+852 92143363
Line:
yubai298